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9-05 17:38
中国发展网讯 作为洛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青岛啤酒(洛阳)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的郑世民,办公室书架上摆着两样特别的“藏品”:一本记满群众诉求的笔记本,一张包装车间人行天桥的完工照片。他常说:“代表不是头衔,是‘把群众的事放心上’的承诺。”从城区停车难的破解,到企业职工的安全守护,再到企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郑世民用“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实干,诠释着“为民履职”的初心。
一条建议,让停车不再“添堵又添愁”
“郑代表,俺们进城办事,停车稍不注意就挨罚,200块钱顶俺好几天收入啊!”去年夏天,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接待窗口,几位来自乡镇的群众红着眼圈诉苦。他们说,城区停车位少,标识不清,农民进城本就拘谨,一不小心就因违章停车受罚,心里又急又气。
郑世民边听边记,群众走后,他上了街。从早高峰到傍晚,他在县城主要路段蹲点观察:哪里停车需求大?哪些标识容易让人误解?哪些区域可以新增临时车位?连续一周的调研,他整理出厚厚一份《关于宜阳县城区停车问题的调研》,不仅列举了“停车位缺口”“管理不够人性化”等问题,更附上了“在商场、医院周边增划临时车位”“引入智能停车系统”等具体建议。
这份带着“烟火气”的建议,很快得到县里重视。如今再到宜阳城区,变化显而易见:新增的停车位在街角巷尾随处可见,智能停车系统让车主扫码就能查空位、缴费用,曾经让人头疼的“停车难、罚款多”成了过去式。“现在进城办事,找车位不难了,心里也亮堂了!”当初提建议的群众见到郑世民,老远就笑着打招呼。
一座天桥,架起职工“安全线”
“车间人多车多,每天交叉近万次,真怕出事。”今年3月的职工座谈会上,包装车间的工人一句话,让郑世民坐不住了。他当即穿上工装,到车间实地查看:果然,员工通道与物料运输路线交叉密集,叉车、地牛往来频繁,职工穿行时总要小心翼翼。
“安全是天大的事,必须彻底解决!”他当天就组织技术人员现场勘查,连夜草拟方案:在车间上方搭建人行天桥,实现人员与车辆完全分离。方案报给集团总部后,他一次次视频汇报、补充数据,反复强调“职工安全比啥都重要”。很快,项目获批,从设计到施工,他全程盯进度、查质量,生怕有半点疏漏。
两个月后,一座宽敞结实的人行天桥在车间落成,职工们走在上面,再也不用左躲右闪。“郑总把咱的安危放心上,这天桥不光通了路,更暖了心!”包装车间主任说,天桥投用后,车间再没发生过一起安全隐患,大家干活更踏实了。
一份担当,为企业发展“解难题”
作为企业负责人,郑世民深知,企业稳则就业稳,就业稳则民生安。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管控时,他发现一个问题:部分企业因淡旺季明显,管控基准值若选在停产间隙(排放量为0),很容易导致“只能停产”的困境,影响正常生产和职工收入。
“管控要严,但也得懂企业的实际难处。”他在市、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调研活动中,多次反映这一情况,建议对“民生豁免或绩效A级”企业,以全年运行数据为基准进行综合评判,避免“一刀切”。他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关注,表示在后续的管控方案中进行优化,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代表履职,既要听群众的‘家长里短’,也得懂企业的‘柴米油盐’。”郑世民说,无论是城区的停车位,还是车间的天桥,再或是企业的发展困境,本质上都是“让大家过得更好”。
如今,他的笔记本上又记下了新的诉求:“职工宿舍的热水器该换了”“厂区周边的公交线路能不能再优化”他说:“只要选民还信任,我就继续把这些‘小事’当‘大事’办,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从街头调研的脚步,到车间天桥的钢架,再到为企业发声的执着,郑世民的履职路,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件件为民办实的事中,写满了“初心”二字。(宋麦玲 张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