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宜阳民警:警徽闪耀担使命 民心所向映初心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9-05 17:03

中国发展网讯  在河南宜阳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位身影,他身着警服,守护着一方平安,同时又佩戴着代表证,用心倾听着群众的声音,他就是来自公安系统的人大代表高战宜。对他而言,“警服”与“代表证”承载着双重的责任,而他也始终将这两份责任深度融合,以民生为号角,以群众认可为航标,在履职的道路上笃定前行,书写着为民服务的精彩篇章。

510

贴近群众,搭建民意“连心桥”

高战宜深知,真正的民意就藏在基层的角角落落,只有主动贴近群众,才能触摸到最真实的民生脉搏。

在为民服务方面,他改变了“坐等上门”的传统模式,而是积极地“主动敲门”。走进社区的楼栋里、村居的院落中、企业的车间内,通过一场场“警民恳谈会”,一次次“夜访农家”,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他仔细聆听大家对社会环境、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等诸多方面的看法,认真记录下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就这样,累计收集到了150余条民生诉求,并成功推动解决了33件民生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

不仅如此,高战宜还创办了“社区警校”流动课堂,精心组建起一支涵盖警察、消防员、律师、检察官、教官、心理咨询师、医生等多领域专业人士的教官团队。这个充满活力与专业力量的团队,带着满满的干货,走进每一个村庄,为老百姓送去一堂堂精彩纷呈的宣传讲座,内容涵盖法律知识、防电信诈骗、消防安全、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讲座,群众的防范意识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大家纷纷点赞,都说这是实实在在为大家着想的好举措。

为了让群众生存的环境秩序更好,高战宜还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他不辞辛劳地组建起了23支“红袖标”义务巡逻队,发展了125名平安志愿者。这些力量与公安巡逻紧密结合,在各村居广场、街道开展义务巡逻,形成了街面有公安守护,村内有义务巡逻队保障的全方位覆盖巡逻模式,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生活的安全感,让大家出门放心、在家安心。

除此之外,高战宜还格外关注那些特殊群体,建立起了与困难群众、退役军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常态化联系机制。他定期走进这些群体的家中,送去温暖的慰问,耐心询问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伸出援手,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511

用心履职,当好群众“代言人”

在高战宜看来,听到民意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民意放在心上,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行动,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才是履职的核心所在。

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疑难户口问题,他积极协调,建立起跨部门协作机制,大刀阔斧地简化办理流程,只要是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群众办理。明确了首接责任制,安排专人全程跟进办理流程,并且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全面原则,避免群众来回奔波、重复跑腿。不仅如此,他还推行“户籍窗口前移”服务,多次组织民警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办理身份证、送证,这样的上门服务累计达到了230人次,真正做到了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让那些原本为户口问题发愁的群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针对部分区域“监控设施少”的情况,高战宜迅速联合市政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增设了12处监控点位,同时督促小区物业、学校、重点场所加装AI摄像头,新增高清摄像头44个,让“雪亮工程”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延伸到了背街小巷,使得这些区域的安全防范更有保障,群众的安全感也随之提升。

而当学校老师反映校园周边安全存在隐患时,高战宜同样高度重视,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在上放学的关键时段,增加护校警力,并且组建起一支由警察、学校保安、教师、志愿者共同构成的护校队伍。这支队伍分工明确,有序开展交通疏导、安全巡查、秩序维护等工作,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有序的校园周边环境,赢得了家长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高战宜常说,每当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困扰群众的难题得以解决,看到大家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听到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感谢,他就深深体会到了履职的价值所在。

身着警服,他是守护这座城市平安的忠诚卫士;佩戴代表证,他是传递民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贴心桥梁。高战宜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凭借来自公安、扎根基层的优势,用心用情用力去回应群众的每一份期待,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富强宜阳贡献自己力量,在这片土地上续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宋麦玲 张瑞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