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10-16 16:35
中国发展网讯 10月14日,洛阳市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 , “十四五”期间,洛阳市文旅融合发展和文物博物馆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累计接待游客超6亿人次,旅游收入近4800亿元,为推动现代化洛阳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刊在发布会上介绍,五年来,洛阳市紧扣“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移动端传播”的新文旅特点,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5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208.6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64.58%、51.95%。
文旅融合开创新局面
洛阳市聚焦打造“1+3”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推动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通过发展汉服体验、沉浸演艺、研学旅游等新业态,构建起多元化的文旅消费场景。其中,以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为核心的汉服文化产业年吸引超500万人次体验,《寻迹洛神赋》《风起洛阳》VR等项目入选国家级数字化创新案例。
“我们坚持'线上做流量、线下做变现'的市场化导向,创新打造'风起洛阳'城市IP,推动洛阳从'网红'走向'长红'。”李振刊表示,通过“全城剧本杀”“恭迎公主殿下回城”等现象级活动,洛阳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多次入选全国热门旅游城市。
文博事业实现新跨越
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晓军介绍,洛阳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连续42年实现“文物安全年”。全市现有博物馆、纪念馆112家,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年接待游客超1700万人次。
“十四五”期间,洛阳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二里头遗址“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5项考古项目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荣获“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实现和谐共赢。
文化传承展现新活力
在文化传承方面,洛阳市创新实施非遗保护传承,设立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非遗工坊30个。通过举办“河洛书苑”“追光者夜校”等品牌活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洛阳先后获评“年度美好文化城市”“全国游客满意十佳城市”等称号。
在国际交流方面,洛阳市积极参与“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建设,赴日本、韩国、巴西等多国开展文旅推介,组织30多个国家旅行商来洛考察,全市文旅点位外卡POS机覆盖率超80%,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展望“十五五”,李振刊表示,洛阳市将锚定世界级文化旅游城市目标,持续健全文旅服务体系,全面建强文旅产业链条,打好古都文化品牌,为奋力开创现代化洛阳建设新局面贡献更多文旅力量。(宋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