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洛阳制造业“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优势产业链规模突破5200亿元,多项指标全省领先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10-09 14:37

中国发展网讯 9月30日上午,洛阳市召开"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披露,洛阳优势产业链规模突破5200亿元,今年前8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以8.8%的增速稳居全省首位,3家企业成功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一组组亮眼数据,彰显出洛阳"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微信截图_20251009114953

会上,洛阳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斌,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付晓毅等相关领导作了工作发言。魏斌用"好、强、新、优"四个字,概括了"十四五"以来洛阳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全面落实产业发展"136"举措,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洛阳工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据付晓毅介绍,"十四五"以来,针对全市6557家“四上”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局进一步细化服务举措,建立市县两级领导包联制度,实现分层级、无重复、全覆盖服务。真正实现企业诉求“有诉必应、应办尽办”。

洛阳工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五年来,洛阳工业顶住外部压力,成为全市经济的"顶梁柱"。数据显示,"十四五"末优势产业链规模突破5200亿元,规上工业利润达308.7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6.6%;工业利润率6.34%,同比提升41.8%,分别高出全国、全省0.95和2.2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显著,总投资320亿元的中州时代一期和二期已投产,累计产值突破百亿元;总投资270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全面建设中。在这些项目带动下,今年前8个月洛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近10年新高,上半年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47%,工业占GDP比重达33.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以“新”促强,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洛阳紧盯"四新一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风口产业,重点发展5大产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铝基新材料率先实现突破,成为首条千亿级产业链;在中州时代、百万吨乙烯两大龙头项目带动下,千亿级新能源电池和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快速成长。

光电、先进合金材料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其中光电产业规模全省第一;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形成"1个国家级集群引领、2个省级集群骨干、6个中小企业特色集群支撑"的体系。农机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全省"零的突破"。

“数智”发力,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洛阳市已建成9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1.8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省级以上智能示范标杆超300家,数字化转型指数32.94,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今年,洛阳同时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双试点",获4亿元中央财政支持。

绿色转型扎实推进。完成城市区内74家高排放企业搬迁,淘汰落后设备656台(套)、落后产能218万吨,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园区)138家,规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8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组建22家产业研究院,实施1800项研发项目,制定310项行业标准;25家科技产业社区入驻企业1140家,其中39%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或高新技术企业。全球首台25MW风电主轴轴承下线、220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填补国内空白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企业培育体系完善,大中小企业协同共进

龙头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13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头雁企业,3家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洛阳钼业入围全球企业1000强;营收超百亿元企业达10家,规模占全市工业47%。

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迸发。"十四五"以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6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6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增长42倍,营收平均增速超20%。上市公司增至16家,市值全省第一,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面向"十五五",洛阳将聚焦"两高四着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现代化洛阳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宋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