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口日报时间:2025-08-19 14:35
两场消暑雨过后,初秋的沙颍河碧水静流,五彩斑斓的河畔如百里画屏。小集作业区码头上的岸桥(集装箱起重机),每台近400吨重的钢铁巨塔屹立,通体橘红,与岸边绿树红花相映生辉,组成周口大地最美的风景。
站在忙碌的码头远眺近赏,一切美得让人陶醉。
周口港小集作业区码头,两台岸桥高耸,这是我省首批投入安装的自动化岸桥,也是国内内河第一批自动化岸桥。3台与岸桥呼应的场桥(龙门起重机)矗立在300米外的堆场处。
8月14日上午,在4号泊位的临时办公房内,上海振华重工内河业务事业部生产管理部部长陆建松对记者说:“7月24日,码头上的第一台岸桥框架装好,机器房吊装到位。剩下的工作就是穿管布线,然后进行通电调试。调试需要能承受600千瓦以上负荷的输电电路。堆场的6台轨道吊,3台框架已经装好,另外3台已生产出来,因作业区道路维修,公司正等待发运通知。”
从工地回来推门而进的中联路海集团有限公司机电监理史永委,是项城人,这次家乡建大港,从大梁生产到电缆出厂,他全程参与把关。“8月13日,第二台岸桥开始吊装机房,一个机房重达73吨,今天(14日)准备把安装好的设备移到1号泊位。因为第三台岸桥已经运到周口中心港,需要把安装场地腾出来,给第三台岸桥使用。”史永委拿起桌上的瓶装水一口气喝了半瓶后对记者说。
“场桥重320吨,它上面的设备没有轻的,一个大梁就达六七十吨。第一台场桥的维修吊、小车架的总装已结束,剩余的是电机穿线和摄像头、感应器等各类电气件安装。第二台场桥正在安装维修吊,第三台场桥的龙门架总装已完成,正在吊电气房。”堆场这边五六名工人正在穿线,场桥技术负责人张宇枫与记者边走边聊,“37吨重的小车架吊装结束,相当于轨道吊总装完工。小车架可以吊起41吨重的集装箱。整机高度约30米,起升高度10米,每小时可以装卸25个集装箱。”
岸桥的成功安装,不仅为周口港年底开港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也预示着我省在内河航运智能化码头建设上为全国树立新标杆。
长达1公里多的码头上,到处是穿梭的工程车辆,施工场景让人心潮澎湃。更让周口人欣喜的是我省已经批复该作业区二期工程建设,将新建9个2000吨级集装箱泊位,设计通过能力为每年74.5万标箱。
大港已立,在收获的秋季,喜讯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