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中信重工3人荣获“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称号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9-22 16:57

9月1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关于认定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的通知》,正式公布200名年度大国工匠人才名单。其中,中信重工杨金安、孙宁、郭卫东三位高技能人才凭借精湛技艺和突出贡献成功入选。

此次入选不仅是对三位工匠个人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中信重工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高度肯定,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产业工人在技术创新与技艺传承中的核心价值。近年来,中信重工深入实施“金蓝领”工程,构建起“四层级八等级”生产工人岗位职级体系,开展“五类三层”分类分层技能培训,持续完善技能评聘与职业发展机制,有效拓宽产业工人成长通道,推动职工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技能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企业发展与人才成长的双赢。

中信重工本次获评的3名职工分别深耕传统制造与智能制造领域。其中,杨金安作为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电炉班大班长,42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炼钢一线,从一名学徒工逐步成长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带领团队先后攻克“华龙一号”核电用钢、“探月工程”用钢、超低碳不锈钢等一系列“高精尖”钢种,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孙宁作为开诚智能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带领研发团队破解了一项项技术难题,研制出涉及智能矿山、应急救援、石化、城市建设等领域的50多款特种机器人,为相关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着坚实的技术保障;郭卫东作为锻压车间锻工班大班长,深耕锻压领域37年,在大型锻件领域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包括模具钢锻件、“华龙一号”项目锻件的批量化锻造,以及石化加氢、核电锥形筒体等异形锻件成型,“轧机之王”5600mm轧机支承辊锻件锻造等技术瓶颈。

《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实施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024年1月印发,提出每年培育200名左右大国工匠,示范引导各地、各行业每年积极支持培养1000名左右省部级工匠、5000名左右市级工匠,推动形成以大国工匠为引领、省部级和市级工匠协同发力的高技能人才梯队,激励广大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中信重工已拥有3名大国工匠、4名中原大工匠、5名河洛大工匠和21名河洛工匠,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宋麦玲)(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