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洛阳“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丰硕 副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9-26 14:24

中国发展网讯  2025年9月25日下午,河南省洛阳市发改委召开“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新闻发布会,系统回顾过去五年洛阳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展示现代化洛阳建设的新进展、新突破。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关宇飞作主发布,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围绕重点项目、政策争取、产业发展、绿色转型、营商环境等热点问题答记者问。

微信截图_20250926114304

综合实力跃升,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

关宇飞指出,“十四五”以来,洛阳要紧紧围绕“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目标,牢牢抓住创新驱动、产业转型、项目建设、改革开放、绿色低碳、民生保障等重点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预计“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将突破6000亿元,人均GDP超过8万元,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分别突破2000亿元和300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47%,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37.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5.8%,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抓项目促增长,支撑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在回答记者关于重点项目建设成效的问题时,关宇飞表示,“十四五”期间,洛阳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累计实施先进制造业项目555个,总投资5631亿元。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中航光电高端电子器件产业园、洛轴新能源智能化基地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建成投产,带动新材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产业链群”竞争力显著提升。

同时,围绕文旅融合、民生保障等领域,实施重点文旅项目163个、民生项目144个,分别投资1651亿元和1227亿元,推动洛阳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幸福洛阳”底色更亮。

政策资金“双争取” 发展动能韧性足

据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明元介绍:洛阳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抢抓政策窗口期。“十四五”以来累计争取中央、省级各类政策资金项目586个,资金总额超百亿元。特别是2024年实施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全市66个项目获国家支持,争取资金近10亿元,586部老旧电梯完成更新改造,极大提升了城市安全运行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夯实产业规模根基

针对产业发展成效,洛阳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聚焦“四新一装备”风口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未来产业加快布局。2024年,全市优势产业链规模达4600亿元,农机装备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宁德时代、百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带动72个配套项目落地,开发区改革整合为13个省级以上园区,成为经济建设主阵地。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生态优势发展明显

“十四五”期间,洛阳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51%,累计关停煤电机组104.5万千瓦,获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8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累计淘汰落后设备656台,实施绿色改造项目超2500个,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33家、绿色园区5家,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交通领域新能源替代全面提速,城市区出租车、公交车新能源占比均达100%,公共充电桩超2万个,绿色出行体系日益完善。生态旅游、康养民宿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累计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镇25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绿色基底”已成为洛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打造投资兴业“洛阳沃土”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杨溢治介绍,洛阳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审批服务“便利化”、要素保障“市场化”、监管执法“温情化”、涉企服务“精细化”。192个事项实现“免证可办”,53项高频服务“指尖可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全市经营主体达77.9万户,同比增长7.99%,入选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市,全国营商环境口碑最佳地级市前十。

锚定目标再“续航”,奋力谱写现代化洛阳新篇章

关宇飞在发布会最后表示,展望“十五五”,洛阳将紧紧围绕省委“1+2+4+N”目标任务体系,持续强化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改革开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加快建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洛阳力量。(宋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