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商水县“疏堵结合”治理职业索赔乱象 为市场减负赋能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7-28 16:37

近年来,以牟利甚至勒索为目的的恶意投诉举报行为,通过标签瑕疵找茬、夹带掉包等不法手段,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挤占执法资源、加重企业负担。面对这一治理难题,商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疏堵结合、精准发力”的综合治理路径,成效显著,相关投诉量大幅下降,市场环境持续优化。

一、锻造专业“防火墙”,提升执法免疫力

针对恶意投诉复杂性,商水县局狠抓执法能力建设。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围绕《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等核心法规,精准开展培训962人次。重点强化程序规范意识、时限把控能力及恶意行为识别技巧,有效压缩不法分子利用复议诉讼施压的空间,筑牢应对职业化索赔的第一道防线。

二、精准画像“盯重点”,动态管理提效能

依托投诉举报大数据,该局创新建立“疑似职业投诉举报人名录”,精准锁定高频重点对象25人(省内6人,省外19人),详细标注其投诉特征、复议诉讼偏好及目标商品类型。这份动态名录不仅实现精准监管,更为上级部门构建分类管理机制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大幅提升监管资源使用效率。

三、柔性执法“断链条”,源头减压护企业

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商水县局对非主观恶意、未造成实质危害的标签类问题,灵活运用“首违不罚”及“轻微免罚”政策。在处理职业打假人669件举报中,实施首违不罚184件、轻微免罚266件,占比近七成。此举精准斩断其借行政处罚向企业施压索赔的利益链条,显著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四、行刑联动“出重拳”,依法严惩强震慑

强化与公安机关协作机制,对涉嫌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线索坚决移送。年内成功移送案件线索1起,职业打假人陈某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十日,形成强大法律震慑,旗帜鲜明传递对违法索赔“零容忍”的治理决心。

五、政企同心“练内功”,源头规范防风险

畅通政企沟通渠道,通过专题培训(药品零售企业2次)、重点约谈(食品企业2次)、发放行政指导书(394份)等多元形式,指导企业规范经营流程,尤其强化标签标识等风险点管理。同时引导企业遇恶意投诉时依法维权、避免私了,有效减少企业非必要损失,提升市场整体“韧性”。

截至目前,商水县职业打假类投诉较去年同期锐减261件,相关行政争议同步大幅下降。通过精准拆解恶意索赔利益链,该局不仅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更释放出宝贵的执法资源,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监管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