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9-24 16:45
连日来,随着双龙湾镇、双槐树乡、沙河乡、徐家湾乡敬老院的57位老人陆续入住卢氏县重度残疾人和特困供养照护中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正实现从基本保障到幸福颐养的根本转变。这场跨越4个乡镇的“养老迁徙”,标志着卢氏县养老机构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迁徙背后:破解养老“分散之困”
过去,卢氏县乡镇敬老院普遍存在规模小、资源散的问题,面临“护理人员不足、医疗设施薄弱、活动空间有限”的共性难题。双龙湾镇一位老人曾坦言:“以前在敬老院,想找人说说话,有时候整栋楼都静悄悄的。”这种“守着小院过日子”的状态,正是当地养老服务亟待突破的瓶颈。
卢氏县民政局敏锐抓住这一痛点,将“资源整合”作为破题关键。不同于简单的“合并搬迁”,工作人员前期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各乡镇,逐院倾听老人需求。家住沙河乡的李大爷担心“常用的药带不走”,徐家湾乡的王奶奶舍不得“十年的旧藤椅”——这些细碎的牵挂,都被纳入“因人而易”的搬迁方案。
搬迁当天,卢氏县民政干部不仅帮老人打包行李、核对药品,更特意安排熟悉乡镇方言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用乡音化解老人的陌生感。当57位老人全部顺利入住,曾经分散在4个乡镇的养老需求,在统一的照护中心实现了“集中响应、专业服务”,养老服务的“分散之困”在细致统筹中迎刃而解。
新居之内:“专业照护”暖透晚年
走进照护中心,老人们的笑容里透着最真实的满足。82岁的张爷爷因腿脚不便,过去在乡敬老院常为起夜摔倒发愁,如今房间里的防滑地板、床边扶手、紧急呼叫铃,让他“夜里能睡安稳觉”;沙河乡的王奶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长期监测血压、血糖并规律服药,以前每次测量都要去乡卫生院,如今照护中心配备了血压计、血糖仪等基础医疗设备,让她省去了奔波之苦。这些细微改变,正是卢氏县养老服务从“基础照料”向“专业保障”升级的缩影。
为让57位老人都享受到适配服务,照护中心不仅配齐康复训练室、文娱活动室、医疗保健站等硬件设施,更在“软实力”上持续发力。新招聘的5名养老护理员均经过系统化培训,从老年常见病应急处置,到失能老人翻身护理,再到心理疏导技巧,每一项技能都经过严格考核。
护理员李海燕记得,刚入职时,她专门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如何跟听力不好的老人沟通”,如今她不仅能通过手势和眼神读懂老人需求,还会陪老人读报纸、唱老歌。“以前觉得护理就是喂饭穿衣,现在才知道,让老人心里不孤单,比什么都重要。”李海燕的感悟,道出了当地养老服务的深层追求——不仅要让老人“住得安全”,更要让老人“活得开心”。
未来之向:绘就“全民享老”民生图景
57位老人的顺利安居,只是卢氏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起点。从乡镇敬老院的“单打独斗”,到照护中心的“资源聚合”;从“有人管”的基本需求,到“管得好”的品质追求,卢氏县民政局用这场“养老迁徙”证明,优质养老资源并非城市专属,乡村老人同样能享受到专业照护,普通家庭同样能卸下养老重负。
卢氏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家森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提升照护中心服务水平,根据老人需求增设书法、手工等兴趣课程,让精神慰藉更‘对味’;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动态跟踪’,让医疗服务更‘精准’;同时探索‘机构+居家’联动模式,让中心的专业资源辐射周边乡村,使更多城乡老人无需搬家,也能享受到上门护理、健康监测等服务。”
如今,在卢氏县重度残疾人和特困供养照护中心,57位老人在温馨环境中享受着专业、贴心的照护,“乐享天伦”成为更多老人的日常。老人的幸福笑脸与护理员的专业坚守,共同勾勒出当地“老有颐养”的美好图景。(杨新辉 赵瑞)(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