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信阳师范大学:在青春故事里备好育人课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8-21 14:05

中国发展网河南讯 在河南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后窑凹的乡村道路上,信阳师范大学辅导员胡晨佳的行程因道路施工被迫中断两次。辗转两个半小时,当她终于在村口停下时,学生小梦(化名)正站在烈日下张望。“老师,您真的来了?”小梦擦着汗珠,语气中带着惊喜,“我还以为在微信说过家庭情况就不用来了……”

微信截图_20250821113303

这是胡晨佳今年暑假家访的第8站,自7月下旬以来,这位“95后”辅导员走访了洛阳三县三区(宜阳县、嵩县、栾川县、洛龙区、孟津区、西工区)的12个学生家庭,行程超过1000公里。她的背包里总是装着几样“专属家访装备”:学生成绩分析表、资助政策明白卡、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等。

“家访不是简单的登门拜访,而是一次教育的再发现,每个家庭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胡晨佳告诉记者。

在洛阳市西工区,她了解到学生小王因家中突发变故对升学产生畏难情绪时,立即联系学校汇报情况、申请启动帮扶机制;在伊川县白沙镇,她为准备专升本的学生小吴带去了最新的招生政策、制定了学习计划;在偃师区石硖社区,她陪着单亲家庭的学生小李手绘向日葵和星星,鼓励小李“日子就像向日葵,总有一面朝着光”……

除了线下走访,胡晨佳还通过视频连线了多个学生家庭。屏幕那头,80岁的程奶奶戴着老花镜,正在抄写古诗。“我每天晚上都喜欢看书写诗,坚持每天抄一首,等孙子视频时念给他听。”老人说。而在另一个视频窗口,学生小王举着手机展示爷爷“在党50年”勋章。“我爷爷说,党员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我也想入党。”屏幕那头的王爷爷满是骄傲。

这些看似平常的家访故事背后,是胡晨佳对育人工作的深刻理解。去年,其家访事迹被《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报道。今年,她继续将目光投向洛阳的县域地区。“这些地方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更复杂的成长环境,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胡晨佳说。

“胡老师的家访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学生家长王女士感激地说,“她不仅让我们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还帮助我们制定升学规划,这样的老师让我们放心。”

这样的温暖瞬间,正是信阳师范大学推行“一生一策”家访制度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信阳师范大学始终坚持建立“家庭情况—成长困惑—帮扶方案”的三位一体家访档案,对特殊群体学生实行“家访—反馈—跟进”闭环管理,提升教育温度、激发育人效能。与胡晨佳一起踏上家访之路的,还有该校全体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他们要在开学前分片分区域走访慰问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和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

目前,家访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家访工作已成为我校思政育人的重要抓手。”信阳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岳宗德表示,“通过家访,我们实现了政策落实有温度、育人帮扶有准度、服务社会有广度。学工队伍正努力当好三个‘人’:做政策宣传的‘明白人’、家校沟通的‘知心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着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张因祥 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