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无臂主播孙亚辉与桥北乡的“桃园振兴曲”,让黄河滩长出“幸福果”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8-04 19:10

中国发展网讯 夏日的黄河滩区,千亩荷塘碧叶连天,3万亩桃园果香漫野。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杨庄村的农家小院里,31岁的孙亚辉正用半截左臂轻点手机屏幕,抖音直播间瞬间涌入数千观众。“桥北鲜桃甜过初恋,槐花蜜润肺养颜,莲子脆嫩爽口——咱黄河水养的‘三果三花一菜’,全是宝藏!”他话音刚落,弹幕便被“下单”二字刷屏。

微信图片_20250804093846

这个曾被医生断言“将在床上度过余生”的青年,用不屈的奋斗改写了人生轨迹。2016年,工地高压电事故夺走了他的双臂和左腿知觉,但如今,他不仅创立农业公司、成为助农主播,更带着黄河滩区的农产品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黄河滩地的“桃”变之路

桥北乡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地,风吹黄沙漫天,土地干旱贫瘠,村民收入单一。转折始于2008年,盐店庄村党支部书记关源群带着村民在这片滩涂上“刨”出希望。“最初群众满是怀疑,我就自己带头种20亩,又说服干部试种80亩。”关源群回忆道。第二年,桃园亩产达2000多斤,收入是传统农作物的6倍,村民们的心彻底热了。

如今,盐店庄村依托桥北乡“政策引导+基建托底+机制创新+人才反哺”的系统工程发展桃产业,通过技术推广和品牌建设,打造“中原第一桃”品牌,2023年3月盐店庄村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蜜桃)”。目前,全乡桃园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1亿斤,年产值突破3亿元,带动23个村种植,形成河南省最大连片桃林基地,桃产业成了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顶梁柱”。可新的难题接踵而至:桃子成熟期集中,不易储存,传统销售模式常让果农犯愁。

“做个有用的人”直播间里的坚守

事故三年后,在家人鼓励下,孙亚辉摸索起电商路。2019年,他用嘴含筷子操作设备,开启了首场抖音直播,抖音直播间取名“做个有用的人”,这五个字里,藏着一个残疾青年对生命价值的执着。

起初的日子难上加难:直播间里只有1名观众,上架2件商品,播了几小时也无人问津。但孙亚辉没打退堂鼓,他日复一日练习用残臂和嘴配合操作,慢慢摸透了直播技巧。

2021年成了关键转折点。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特批给他《食品经营许可证》,让他能销售更多品类的商品。同年3月,河南亚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孙亚辉开始整合当地特色农产品。

他的直播间成了桃农的“及时雨”。团队采用“订单农业”模式,和种植户签协议,桃子成熟后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单是桃子,直播间就卖了10万斤,订单农业产品总销售额达107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804093852

十里桃园遇上“新农人”

在桥北乡,传统桃产业与现代电商碰撞出了亮眼的火花。2024年6月,孙亚辉家承包的2亩桃园丰收,亩产五六千斤,通过抖音直播间每5斤29.9元的价格,几天就卖出1000多单。他不只为自家卖桃,还主动帮周边桃农推介,“客商批发+线上直播”的双轨模式,让桥北乡的桃子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

抖音直播间里,孙亚辉没有煽情和乞怜,只有真诚与专业。他熟悉每种桃子的特性,清楚种植细节,能精准描述口感差异,粉丝们都亲切地叫他“小灰灰”。这份成功背后,是一家人的共同付出:母亲负责装箱打包,父亲在田间忙活,表弟也成了他的助手和徒弟,全家拧成一股绳,经营着这份特殊的事业。

从“无用之人”到“滩区灯盏”

2022年7月,一张孙亚辉用嘴衔笔写入党申请书的照片在网络传开,这封8页的申请书,他写了整整四天。经村党支部投票,他全票通过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他牵头建起“电商传情文明花开”志愿服务项目,组建“星光好人”志愿服务队,创新采用“电商+农民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农户”模式,无偿帮村民卖农产品。77岁的脱贫户许自强靠做案板自力更生,孙亚辉带着设备去老人家中直播,网友被这份“自强互助”精神打动,百余个案板很快被抢空。

在他的带动下,表弟放弃城市工作回乡学电商,00后残疾女孩李娟经培训成了助农主播:“辉哥让我相信,滩区也能长出梦想!”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开展“自强自立感恩教育”等主题宣讲及电商技能培训,惠及4.2万人次,培育出13名电商从业者。

微信图片_20250804093857

多方合力,谱写桥北振兴新篇

孙亚辉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他定制电动轮椅、工具手等辅助器具,还聘他为励志导师,他坐着轮椅走上大学讲台,用自己的故事激励万千学子。

桥北乡党委书记周海卿告诉记者:“提起亚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几年前第一次去他家,他母亲说的一番话:‘你说,大家都来帮俺亚辉,你们有啥需要俺儿亚辉帮忙的,一定说啊’。”

微信图片_20250804093901

此外,桥北乡在桃产业基础上,发展出葡萄5000多亩,莲藕滩塘3000多亩,形成“三花(桃花、槐花、莲花)三果(仙桃、葡萄、莲子)一菜(莲菜)”的多元农业格局,周边开起十多家农家乐、民宿,每年带动增收3000余万元。当地还在为孙亚辉建专业工作室,举办主播培训班,要打造更多黄河滩区的“新农人”。盐店庄村,在当地政府政策温度引航下,省劳模关源群正带着村民探索林下经济,谋划建设集休闲、采摘、游玩、民俗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养生度假村。

当孙亚辉用半截手臂点击手机屏幕时,他打开的不仅是自己的直播间,更打开了一扇窗——让黄河滩区优质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

当桥北乡的鲜桃搭上电商快车,当残疾青年的梦想照亮万亩桃园,在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上,当地政府打造的“三花三果一菜”的振兴之路证明:乡村振兴的密码,藏在每个平凡人不平凡的奋斗里。

【记者手记】土地从不辜负奋斗者

夕阳金辉漫过荷塘,黄河涛声是乡村振兴的最强音!孙亚辉直播间那行“做个有用的人”的誓言铿锵有力,那是千亩荷塘里莲藕拔节的脆响,是桃园深处果农算收成的笑语,是民宿窗台上槐花蜜罐里漾出的甜香。

当鲜桃在直播间里跳动成数字的火苗,当桃花在镜头前绽成致富的云霞,这个曾被命运夺去双臂的青年,早已把自己活成了一盏灯。灯光里,是“新农人”在助农岗位上忙碌的身影,是桥北乡每户农家账本上渐厚的数字,是黄河滩区从“生态伤疤”到“共富样板”的蜕变轨迹。

或许黄河早就知道,这片她日夜滋养的土地,从不缺绝地逢生的勇气。当孙亚辉的轮椅辙痕与乡亲们的脚印在田埂上重叠,当“三花三果一菜”的芬芳乘着电商的风越过堤坝,我们忽然读懂:所谓共富,是无数个“孙亚辉”与土地较劲的模样,被时代酿成了最动人的答案——在母亲河的臂弯里,每一滴奋斗的汗,都能浇灌出属于自己的春天!(许金豹  高利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