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当律师申请执业面试官这些年:看见新一代法律人困境与突围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7-31 14:00

今天,又是律协申请律师执业人员面试考核的日子。

12

坐在考官席上,我一边翻着他们的实习材料,一边看着门外等待面试的准律师们,这期的女生占到了2/3,非法本背景的超过45%,平均年龄也明显高于往年。

他们有的紧张地翻着笔记,有的在喃喃自语,有的自信地微笑,有的则眼神里透着一丝疲惫。

这一幕,像极了法律行业的缩影:女性崛起、跨界竞争、中年转型……也许律师的“黄金时代”早已远去,但未来永远属于敢于进取的人。

法律行业的“新变量”:女生、跨专业、大龄考生

1. 女生占多数:法律行业的“她时代”来了?

今天的考生中,女生占了绝对多数。这并不意外,这一现象背后是法学教育性别比例长期失衡的积累效应,要知道全国法学专业女生占比已连续十年超过65%。

但性别比例的变化,不等于性别平等的实现。

面试中,一位女生提到,她在律所实习时,带教律师明确说:“这个项目客户更喜欢男律师。”另一位女生则苦笑:“我们律所女律师晋升合伙人的比例,比男律师低很多。”

坦白讲,女律师大多经历过职场性别困境乃至隐性歧视,一般而言,同等条件下客户会优先选择男律师,女律师被默认更适合婚姻家事案件,而刑事辩护、建工案件等"硬核"领域则成为男性主场。

《令人心动的offer5》里,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女律师坦言,毕业前恩师对她讲:“在同一个水平上,你需要比男性优秀很多,你才能得到同样的机会。”

而某省的数据显示:律师中女性占比58%,但合伙人中女性占比只有8%。

法律行业的“她时代”,口号很响,但现实依然骨感。

2. 非法本背景占45%:法律职业的“去专业化”?

13

今天的考生里,近一半是非法本背景——有学医的、学财务的、学新闻的、学工程造价的,甚至还有学漫画动画的。

律师行业在疯狂内卷,但还有那么多非法本生在疯狂涌入。

有人质疑:“半路出家能做好律师吗?”,可法律从来不是封闭的城堡,那些来自其他领域的经验积淀,恰似一把独特的钥匙,能为法律实践开启意想不到的机遇之门。

这种跨界的专业耦合,往往能碰撞出单一法律教育难以企及的火花,也是驱动法律服务业精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一位财务背景的考生说,他在税法领域很有建树,想专做涉税刑事案件;一位考生是前医生,想专攻医疗纠纷,他说:“我懂医学术语,能看懂病历,也知道医院的运作模式和临床决策机制,在分析医疗事故成因时能快速找到关键问题。”

法律行业的未来,可能属于“法律+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3. 年龄偏大:中年转型的“法律梦”

今天的准律师里,30岁以上的占比很高,40以上占到1/4,甚至还有一位60多岁的“大龄考生”。他们中,有的是企业法务,跳槽当律师;有的是公务员,辞职追梦;还有经历了人生起伏后选择从事律师工作。

一位40+的考生说:“前半生为别人活,现在想为自己活一次。” 另一位则说: “我感觉律师这个行业对于年龄不太敏感,我这个年纪正是好时候。”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位60岁从政府机关退休的准律师,他说他身边很多人退休后感觉很失落,他退休后再出发,一能发挥余热,二来也为自己排解孤独。

律师还是越老越吃香的黄金职业吗?我想,这里的“老”绝不是年龄上的老,而是专业、经验和人脉的积累。

但现实也很残酷——年龄带来的不仅是经验,还有体能和学习能力的挑战。一位45+的准律师坦言:“年轻律师用AI查案例只要10分钟,我可能要花2-3小时。”

非法本生的“大龄转型”,是一场勇气与现实的博弈。

律师行业“内卷”:从“精英职业”到“红海竞争”

曾几何时,律师职业风光无限,年薪百万,出庭辩护时舌战群儒,尽显风采。就在十年前,律师还是“高薪精英”的代名词。但现在呢?

律师行业连GDP都跑不赢,青年律师净收入甚至低于外卖骑手平均水平。

三四线律师蹲医院急诊室发名片抢交通事故案;法务公司把传统五六千的诉讼案拆成“2000元包立案,失败退款”套餐,直接抽干青年律师血条;甚至,“卸磨杀驴,退律师费”成为赚钱业务新赛道……

律师的黄金时代正在落幕,个体红利已悄然终结。律师职业对法学生而言不再是曾经的“香饽饽”,而是被视为考公失败、企业法务岗位竞争失利后的“最后退路”。律师,还值得坚守吗?

法律行业,或许正在从“专业主义”走向“生存主义”。

给未来律师的生存指南:如何突围?

1. 女律师:如何打破“玻璃天花板”?

• 打造个人品牌:自媒体时代,律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公众号建立专业形象。

• 选择优势领域:婚姻家事、劳动法、女性权益保护等领域,女性律师更有竞争力。

• 学会谈判:不要害怕谈钱,你的时间很值钱。

案例:一位北京女律师专攻“女性职场维权”,现在已经是行业KOL,案源不断。

2. 非法本律师:如何把“跨界”变成优势?

• 深耕行业+法律:比如“医疗+法律”、“金融+法律”、“财税+法律”,成为细分领域的专家。

• 用商业思维做律师:客户要的不是法条,而是解决方案。

• 终身学习:考取法律职业资格只是起点,持续学习才是关键。

案例:一位前IT工程师转型做知识产权律师,现在专攻“区块链法律”,收入翻倍。

3. 大龄转型律师:如何弥补“经验陷阱”?

• 聚焦细分市场:不要和年轻律师拼体力,而是拼经验、拼资源。

• 利用人脉优势:中年律师的客户往往是企业高管、创业者,这些人更看重信任感。

• 拥抱AI工具:用法律检索软件提高效率,用AI辅助合同审查。

案例:一位40岁转型的律师,专攻“企业合规”,现在已经是多家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

结语:法律行业的未来,属于“进化者”

当面试官的这些年,面试了数百位考生,每一次都让我感慨万千。

14

他们的故事是整个律师行业的缩影,让我清晰地看见,新一代法律人困境与突破。法律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达尔文式的进化革命——性别结构变化、教育背景多元化、年龄分布重构……但真正的挑战不是外部环境,而是我们如何适应变化,敢于进化。

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愿你我,都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