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探讨消防控制室中的“人机共脑”协同机制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8-04 15:43

中国发展网讯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消防领域,消防控制室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消防领域,消防控制室是连接消防预警、决策、指挥和联动的“中枢神经”,它对火灾事故的防控和应急处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针对当前消防控制中普遍存在的应急响应不及时,事故被误报或迟报等问题,我们将围绕人机协同方面的作用,探索“人机共脑”在消防控制中实用性。消防控制中的“人机共脑”作用原理在于,它融合了消防值班员的经验判断与大数据的处理原力,使人工智能与与值班人员进行“有机协作”,达到快速识别火警信息,迅速处置事故的全过程。

一、传统消防控制面临的困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消防控制值班室一直采用人工盯守模式,即从发现热源——确认事故——派人处理等。这些固化的处理流程,拖延了火灾事故的处置时间,也导致消防值班员疲于应对,报警点只升不降,大的事故发生概率增加。据相关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存在有限且可变的界限。在消防控制室,值班员需要一边盯着闪烁的信号灯,一边还要处理报警讯息,还得查看设备状态等多种信息,这些多源交叉的任务,使得一个人在处理时难免超出了大脑的认知负荷,一旦事故发生,将导致对事故处理的延迟;若是值班员误判,将浪费单位的财力和人才。按照我们单位消防规定,内部往往要求在20秒内确认火警,误报还可能被追责。因此,有些值班员怕主观判定错误,他们本着宁可慢也不可错的态度,对可能是的事故现象处理行动不决。这些内因和外因的叠加,形成了决策时效与人员因素的制度性矛盾,导致火灾事故要么迟报、要么被误报,给单位和国家财产造成损失。还有一种现象是,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值班员对异常场景的直觉判断能力减弱,系统越智能,值班员的依赖性越高,这无疑于是因技术升级而引起的安全控制人员技能上的退化,惰性一旦产生,麻痹思想就可能被事故盯上。因此,在复杂的、多因交叉的现实场景中,一旦发生复杂的消防事故,人们将变得束手无策。鉴于此,我们必须引入“智慧大脑”作为消防控制中的第二认知主体。

二、“人机共脑”重构消防控制新场景

面对消防控制的复杂系统,单位安全体系往往在临界状态呈现出“敏感依赖初始条件”的非线性特征。当火势灾情从阴燃到轰燃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快速反应以及干预质量,传统消防系统过于依赖值班员个人能力来应对复杂的火灾风险,一旦值班员的认知不到位,将发生难以预知的风险。倘若在本单位消防控制方面实行“人机共脑”模式,将智能系统与人脑决策能力深度融合,达到一旦出现问题,将快速启动系统的“感知—理解—预测—行动”的闭环环节,可有效减少火灾事故发生率。

(1)快速锁定目标隐患

在仓库各处安装的大量如温度、烟雾等感应器数据,在现场设备里进行即时分析,几秒钟就能过滤掉干扰,找出真正的危险源。结合系统设备中的特殊摄像头,恰似一名拥有“超级眼力”的值班员,能迅速发现异常热源,比人眼发现快至少30秒。

(2)准确理解预警并快速启动处理

智能消防控制系统中有一个庞大的“消防知识库”,它包括几千种设备信息、上千条安全规定、上万次真实火灾经验等,一旦启动系统,它能快速拼凑碎片信息,明白预警中各种信息的真实含义。比如,烟雾报警响了、排风机坏了、 电梯停了等,系统马上就会理解成“某一处可能有危险失控了”等提示信息,只要警报一响,系统中图形处理器立即启用强大的快速计算能力,几秒钟内就能在电脑里模拟出火势灾情。同时系统能算出最优和最保险的撤离路线,并给出每种方案的成功把握

(3)智能执行应急响应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机共脑”被可能应用于多种场合。在消防控制情景下,一旦出现报警点,系统将为我们规划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方案下达后,系统指令会飞速下达给上百种关键消防设备,并将其中最关的键信息同步发送给当地的119指挥中心。同时,系统还设置有智能保险机制,如果消防值班员在5秒钟内没有进行干预,系统就将自动为人们选出最优的方案并启动执行。即时发生,即使处理,达到快速响应、快速救援、快速处理的“三快合一”目标。“人机共脑”消防控制情景,无异于是在危机扩大前,机器替我们挡住了死神的脚步。

三、有效缩短发现时间,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消防控制领域,企业运用“人机共脑”可以有效缩短火灾事故的发现时间,提高对事故的应急和处置能力。在试验模拟情景下,我们经验证发现,火警确认时间比之前下降了近20秒,误报率也降至15%以下。据NASA量表显示,值班人员的脑力负荷减轻了30%。据试验组结果显示,当火灾来袭时,传统组消防组的处置时间花要三四分钟,而”人机共脑”组则稳定控制在40秒内。该验证为我们下一步使用“人机共脑”提供了信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启用“人机共脑”不仅是当前的流行趋势,也为我们的消防控制领域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它能有效减少消防控制人员对火灾事故的误判率,提高了人员初期对事故的处置能力和效率。“人机共脑”的典型优势在于,GPU的图形智能算法,替我们筛掉了初始事故中一多半的干扰信息,为我们锁定精准起火点提供了有效指引,可以说,机器是消防控制的最好帮手。

四、“人机共脑”需活用

要让“人机共脑”系统真正用起来,得配套简单实用的新规则,比如,以前的值班员可能仅仅是值班员,而人机共脑情景下的值班员则升级为了现场消防指挥官。对AI发出的建议需要经值班人员选择“确认”,一些如涉及残障人士或重要区域等的特殊操作,必须经值班员手动确认。对于所有的决策,设备将完整记录并保留至少30天,以确保事件的可追溯、责任可厘清。此外,万一系统误报造成了损失,比如喷水设备启动了误喷水等,设备商、数据商和用户单位将按责任共同承担,这样可促使大家不断完善系统机制和责任。而且,该系统上手快,传统的安全控制人员要经过培训和实习上岗等多流程,而“人机共脑”模式下,新人只要3天就能上手。而且,该系统工具包还每月进行自动更新,设备中的消防经验可进行长期保存。此外,经安全脱敏后的消防数据,将允许共享给其它城市平台,实现安全数据价值的二次利用。

消防控制中的“人机共脑”模式,强调的是人与机器的协同合作。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来提升消防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在此并不能轻易否定人的主要因素,值班员也不可以过度清闲偷懒,一味地把所有任务甩给机器。

四、结语

随着“人机共脑”在多场景中的运用和良好作用的发挥,其在消防控制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在具体的消防场景中,通过“人机共脑”的完美协作,可实现对事故讯息的即时发现,即使处理,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经过验证还发现,“人机共脑”不再过度依赖验于人员的消防经验,它完全通过机器的指令进行判断与决策,这将大大减少人为因素的决定延迟,减少大的火灾事故发生。此举无异于为企业筑牢了一道消防安全防线,守护了群众的安全幸福底色。(安徽省烟草公司黄山市公司  张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