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正文

信阳罗山县法院:“以物抵债”巧执行 助企纾困促双赢

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11-05 17:41

中国发展网讯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日,信阳市罗山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在处理两起涉企合同纠纷时,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灵活采取“以物抵债”方式,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一次性圆满执结两起案件。该举措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也为陷入困境的被执行企业缓解了压力,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局面。

审慎查控,善意执行。某电子科技公司拖欠两起案件案款共计7万余元。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承办人首先按照法定程序,对被执行企业的银行账户进行了查询,结果发现企业账户几近空空如也,没有足额资金可供执行。随后,执行干警又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核实,该公司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业务量锐减,现金流极度紧张,已处于停产边缘,若核心生产设备被查封拍卖,企业将难以为继,面临倒闭风险。

为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执行干警在评估后,仅依法扣押了两辆闲置叉车,未影响企业尚在进行的有限生产。这一举措既保全了可供执行财产,也彰显了法院推进案件解决的决心,同时为企业维持运转、寻找出路留出余地。

灵活施策,促成双赢。扣押财产后,执行干警组织申请执行人与该公司进行协调。一方面,他向申请执行人充分说明了企业的实际困境和未来发展可能性,引导其从尽快实现债权的角度考量;另一方面,他督促被执行公司拿出最大诚意,积极盘活闲置资产。经过数轮耐心细致的沟通协调,最终,两家企业的负责人被执行干警的真诚所打动,申请执行人同意以被扣押的两辆闲置叉车以及公司部分其他闲置物品折抵全部债务,剩余不足部分自愿放弃。

协议达成后,涉案财物顺利交付,两案得以圆满执行完毕。对于申请执行人而言,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实现了大部分债权,避免了因被执行人破产而颗粒无收的风险;对于被执行公司而言,通过处置闲置资产抵偿了债务,卸下了债务负担,保留了恢复生产经营的希望。被执行企业的负责人对法院柔性执行方式表示由衷感谢。

两案的成功执结是罗山县法院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服务保障营商环境的生动体现。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将执行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同时,精准平衡当事人合法权益与企业正常经营需求,灵活施策,最终实现了债权实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双赢。未来,该院将继续深化“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理念,不断创新执行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执行措施,助企纾困解难,以更优质的司法服务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张因祥  彭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