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濮阳日报时间:2025-08-07 15:48
当月光透过询问室的百叶窗,在受害人低垂的眼睑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们这些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司法人员,每天都在见证着最脆弱也最坚韧的成长。在询问室里还原事实真相,在帮教过程中播撒希望的种子。当受害人能够勇敢指证犯罪,当涉罪未成年人真诚悔过,司法的温度便在此刻显现。
2018年盛夏,当我佩戴检徽走进范县人民检察院未检科时,就与这份守护青春的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7年间,我经办258起涉及336名未成年人的案件,那些卷宗里严谨的法律文书背后,是一个个需要司法保护的未成年人。我们不仅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未成年人权益的守护者——因为司法的终极意义,在于让每个迷途的少年都能重获新生。
精准帮教:以爱为灯照亮迷途归路
在对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与司法社工通力合作,深入涉罪未成年人的内心世界,开展精准帮教工作。办理的案件中,李某刚帮信案获评河南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十优”案件,苏某某妨害信用卡管理案入选市检察机关认罪认罚典型案例,贾某等五人盗窃案被评为全市典型案例。
在办理黄某某盗窃案时,我发现这个被贴上“坏小孩”标签的少年有着特殊成长背景:父母早年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失联,长期缺乏家庭管教。为挽救这个少年,我提出附条件不起诉建议,与司法社工共同制订个性化帮教方案,并说服黄某某的父亲返乡监护。通过多次家访慰问及家庭教育指导,黄某某不仅定期参与敬老院、孤儿院志愿服务,更重拾人生目标。如今他在某汽车公司就职,还获得了新人奖荣誉称号。
综合履职:数据筛查斩断违规文身链
作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的实践者,我聚焦校园欺凌、性侵害及网络安全等突出问题,针对幼儿园、中小学不同年龄段特点开展普法教育,累计组织送法进校园活动50余场,覆盖师生万余人次。同时,创新运用新媒体平台,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制作普法短视频,开展线上法治直播,持续扩大法治宣传影响力。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我主导推进未成年人综合履职平台建设,通过完善平台架构设计、构建监督模型、优化数据分析功能,显著提升法律监督效能。该平台成功入选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第二批数字检察立项项目,并纳入《河南数字检察工作三年规划(2025—2027年)》。依托平台对近3年案件数据进行筛查,发现60余例未成年人文身个案,经对全县文身行业专项排查,证实存在无证经营、卫生不达标等违规为未成年人文身现象。据此向县卫生健康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开展行业整顿。该案先后获评市检察机关综合履职典型案例和精品案件称号。
初心如磐:检徽下的青春答卷
青春不问东西,岁月自成芳华。七载光阴流转,从孩子们口中的“于姐姐”到如今亲切的“于阿姨”,改变的是岁月痕迹,不变的是守护未成年人的赤诚初心。每当收到帮教对象的结婚请柬、大学录取喜报,或是见证曾受侵害的孩子成长为普法志愿者,总会想起初入检察系统时老检察长的谆谆教诲:“未检工作者,实乃修补折翼天使之人。”这份需要法理与情理并重的事业,让我深切体会到检徽的分量。正如我工作手记中的感悟:“守护每个孩子眼中不灭的星光,正是检徽最璀璨的注解。”( 张洪中)